2020年因為疫情“黑天鵝”,為助力復工復產,“新基建”提供在線辦公與網商購物平臺等,成為了有力支撐。據機構預測,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將耗資1.2萬億元,5年之后,5G商用將產生10.6億元的經濟效益。新基建5年完成后,有人開始擔憂:即使再給10年,中國基建基本完成了,還能靠什么大規(guī)模拉動經濟呢?
其實,可以說中國的基建,搞不完,也搞得完。
我們按照中國產能每年10%的增速發(fā)展100年也不會搞完,那時算算是多少,100年后需求會更大,起點更高,因為基建內容會隨著人類生活和社會發(fā)展水平不斷提升而改變,幾乎可以認為永遠沒有基建做完的那一天。
一、現象:中國基建永遠搞不完的
先說說大家耳熟能詳的鐵公雞(高鐵、公路、港口、機場等),這起碼還得10年。1910年,美國鐵路運營里程40.6萬千米,2019年,中國鐵路運營里程13.1萬公里,雖然我們鐵路在技術上,如電氣化和高鐵等有很大優(yōu)勢,但是在覆蓋密度上落后美國100多年。
還有,按照當前經濟發(fā)展速度預測:新農村,包括農村別墅化等起碼10年;5g與大數據中心新基建起碼需要5年;中西部中小城市現代化起碼需要20年;農業(yè)科技化(智能農業(yè))起碼10年;能源革命多元供應10年;養(yǎng)老基建剛剛開始起碼需要10年;大健康體育產業(yè)如歐美健身日常等起碼5年,等等不一而足。
回到城市,小城市會變成大城市,大城市會發(fā)展成城市群,城市群又要連接起來,城市內部外部道路,鐵路公路地鐵,都存在巨大缺口,再來10倍投資也能吃得下。
比如像上海,河流縱橫,總長度近3萬公里,超過道路總長度的2倍,而且每條河流都需要攔污納管,海綿工程,每個小區(qū)都需要雨污分流,需要新增大型污水處理廠,即使不是每條道路都需要綜合管廊,全國鋪設1%也都是天文數字,一個管廊生產廠一年也就能產幾十公里而已。
此外,還有水利工程調水工程,風光電力和油氣能源輸送工程,通訊設備工程,跨海通道工程,充電樁,加氫站網點等等再來幾萬個吧。
也就是說,產能只會出現階段和局部過剩,全局長遠來看,基建需求是永無止境的。2020年是基建大年,從大型設備,水泥銷量,地方債務放量上就能看來,各地更是出臺無數巨大施工規(guī)劃,不只是10%的增速,而且是基建升級版,擼起袖子加油干吧!
二、原因:中國為啥要搞基建?基建又是如何拉動經濟的?
搞基建是每個國家拉動經濟的有效手段,看看為何每個國家都熱衷搞基建,主要有兩個原因:
一方面基建就是生產力。
俗話說:要致富先修路,少生孩子多種樹,基建,其實就是修路。
每當經濟危機過去以后,殘磚敗瓦當中的生產、廠房和公路等,全是無敵的資產。當你手上有錢,不想吃喝想讓孩子去搶著當人上人,又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怎么辦呢?答案就是投基建。
房產時代已經過去,但是第一波房二代已經吃到基建的紅利了,不是嗎?
另一方面,基建是一條超復雜,超巨大,提供飯碗超級多的產業(yè)鏈。
比如材料,物流,設備,人工,服務,甚至裝修,施工等等,國家負責給基建買單,可以把大量的錢發(fā)給真正沒錢的人,每一波基建別的不說,建筑工人是不會失業(yè),受到的金融危機的傷害也很小的。
三、探究:大規(guī)模拉動經濟有“三駕馬車”,不單單只是基建
眾所周知,投資、出口和消費這“三駕馬車”對大規(guī)模拉動經濟起決定性作用,基建投資只是其中一個因素,消費對經濟的影響不可小覷。
比如美國基建早早就完成了,但如今經濟仍然保持增長,離不開其強大的消費市場支撐,因為美國一直都是全球第一的消費大國,目前中國只能是屈居第二,即使哪天基建真的完了,14億消費力拉動經濟的效應都是巨大的。
投資基建也許有一天會完成,但消費是永遠不會有盡頭的,2019年,我國的消費品營收總額超41萬億元,和美國相比還有2700億元的差距。如果我們的人均消費水平哪天與美國持平,只要單一的市場都有能力“單挑”全球所有的市場,有消費支撐,經濟未來可期的。
除了消費,出口不容小覷,2019年我國進出口總值超31萬億元,而且連續(xù)30年高速增長,2020疫情黑天鵝的影響,出口照樣大爆發(fā),進出口總值達32.16萬億元,同比增長1.9%。其中出口17.93萬億元,增長4%;進口14.23萬億元,下降0.7%。
可見,假如未來真的沒有基建可以投資,我國還有消費和出口這兩大支撐,我們根本無需過度擔憂。
總之,基建永遠是搞不完的,40年前修個水庫修條水泥公路就叫做基建,30年前修高速路架電纜,叫做基建,20年前修深水碼頭,電氣化鐵路,核電站叫做基建,10年前修高鐵,二線城市建國際機場,修地鐵叫基建。而今天,建5G基站,構建智慧城市也叫基建………你懂的!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